人生有两种享受,一种是物质享受,一种是精神享受。物质享受主要满足感官或生理欲望,精神享受主要满足内心需求。物质享受是短暂的,精神享受是长久的,也是人最终希望得到的享受。共产党人也有追求享受的权力,只不过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更多一些。焦裕禄是共产党人的典型代表,也是人民的好公仆,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,他在兰考县这个自然环境恶劣的地方,却得到了最高的精神享受。
学习焦裕禄,从他的公仆情怀中得到精神享受。“心中装着全体人民、唯独没有他自己”,这是焦裕禄公仆情怀的生动写照。现在社会上有人提出“毫不利人、专门利己”,甚至“人不为己、天诛地灭”的言论和焦裕禄的这种公仆情怀形成鲜明对比。说这种话的人也想追求幸福,追求享受,但却搞错了方式方法,因为无私的人是幸福的,而自私自利的人往往无幸福可言。焦裕禄对待群众、对待事业的情怀是内心需求自然的表露,他在为人民服务、为人民干事的过程中,满足了自己内心的需求,也得到了一份别人难以体会的精神享受。焦裕禄不是傻子,他的这种“只有全体人民,唯独没有自己”的公仆情怀其实是智者的体现,他和中国古圣先贤的做法相同。孔子说,为政就要“先之劳之”还要“无倦”,就是说为政者勤政在先,身体力行,劳而无怨,始终如一就行了。老子曰:“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,外其身而身存。非以其无私邪?故能成其私。”就是说圣人总是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前面,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,所以人民会把他该得到的都给他。焦裕禄没有像现在的一些领导干部那样“享受”前呼后拥、众星捧月的荣耀,但却得到了兰考人民乃至全国人民永远的崇敬怀念,成为全党学习的榜样。
学习焦裕禄,从他的求实作风中得到精神享受。凡事探求就里,“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”,焦裕禄身为县委书记,靠一辆自行车和一双铁脚板深入调研,走遍兰考,短时间内就基本掌握了内涝、风沙、盐碱的规律,作出并实施了治理“三害”的正确决策。求实的作风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实招,会做出利益人民的实绩;漂浮的作风,只会有敷衍塞责的虚招,做出伤害人民的“假政绩”。做出利益人民的实绩,上对得起组织培养,下对得起人民养育,心里踏踏实实、坦坦荡荡;做出伤害人民的“假政绩”,上辜负组织重托,下辜负人民信任,心里空空落落、惴惴不安。内心都不平静,处在焦虑之中,何谈精神享受?
学习焦裕禄,从他的奋斗精神中得到精神享受。“敢教日月换新天”、“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”。焦裕禄面对兰考自然灾害肆虐和贫穷落后的面貌,一开始就立下“拼上老命大干一场,决心改变兰考面貌”的雄心壮志并付诸实践。反观现在,一些党员干部在困难问题面前成了“鸵鸟型”、“牢骚型”、“守摊型”干部,整天想的是到“钱多事少离家近”的单位,“位高权重无压力”的岗位。孰不知这种单位和岗位天下是没有的,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都是面对一个又一个问题。昂扬向上、积极阳光的心态传达出的正能量,总是能激励自己,鼓舞他人;灰心丧气、自怨自艾的心态传达出的负能量,就会使己懈怠颓废,影响他人。“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”,矛盾、困难、问题时时处处有,只是表现形式因时因地而异。没有奋斗精神,再好的物质环境,身处其中,还是觉得困难重重,问题多多,结果一事无成。我们现在就是要学习焦裕禄的奋斗精神,与天奋斗,与地奋斗,在奋斗中改变环境,改造自己,在奋斗中体验乐趣,得到充盈的精神享受。
学习焦裕禄,从他的高尚情操中得到精神享受。艰苦朴素、廉洁奉公、“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”,焦裕禄生活简朴、勤俭办事,总是吃苦在前、享受在后。他严守党规党纪,以《干部十不准》的要求,立规矩,严执行,从不利用手中权力为自己和亲属谋取好处,真正做到了严于律己、洁身自好。焦裕禄没有把声色犬马、纸醉金迷当做享受,而把艰苦朴素、廉洁奉公当做自己的追求目标。平常的物质享受在他眼里根本不是享受,只是口腹之欲的满足,而不能代替内心“舒适度”的提高。“布衣蔬食,安于淡泊”这是尝到了“淡”的滋味;“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”这是尝到了“廉”的滋味;“不矜细行,终累大德”这是尝到了“慎”的滋味。如果我们真正向焦裕禄看齐,弘扬焦裕禄精神,带头践行“三严三实”,我们就能尝到“淡、廉、慎”的真滋味,像焦裕禄那样做人做事,是乐,是心灵的充盈,而不觉得“苦”,我们就能享受到充实、平和、纯净的幸福。